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采访中,多位代表委员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实现了自主研制和进口替代,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实现了长足进步和快速发展,但仍需解决示范应用不畅等问题,只有这样,更多重大技术装备才有望走出国门,成为“新国货”。
“2021年,我们把盾构机竖着打,攻克了千米竖井掘进的世界难题,首次实现了‘打井不下井,智能掘进’。”提起盾构机的研制和生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副总经理王杜娟如数家珍。
作为首台国产大型盾构机总设计师,王杜娟代表已经主持设计盾构设备上千台,攻克了多项世界性施工难题。然而,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国产盾构机“走出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国内在盾构机的研制方面起步较晚,工程中使用的盾构机大多依赖进口。10年前,国产盾构机刚走出国门时,国外用户对其并不信任。”为了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王杜娟代表和团队联合产业链相关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建成国内首个盾构/TBM主轴承减速机工业试验平台,为国内零部件厂商提供开放的基础技术公共服务,以产研结合的方式共同推动国产零部件制造水平的提升,加速了盾构国产化进程。
“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表示,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需要,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关键,也是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出去”的重要突破点。
“由于重大技术装备本身价值高,且对用户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用户不敢用’的难题。”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章法在调研中发现,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不畅,已经成为制约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为此,俞章法代表建议,应加大支持国内制造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强化产业链上下游深层次合作,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推广的积极性。同时,应倡导用户单位采用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进行采购,建立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加强重大装备国产化“一条龙”模式构建。(记者王群 北梦原)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