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亲69位无名烈士 ——北部战区空军某部官兵接力为无名烈士守墓
■刘若男 中国国防报记者 梅世雄 张东盼
曾经与仓库一墙之隔的无名烈士墓。图片由北部战区空军某仓库提供
迁至金普新区烈士陵园的无名烈士墓。图片由北部战区空军某仓库提供
清明时节,微风徐徐。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烈士陵园内,列兵李东郑重地将自己的姓名贴在烈士墓碑的左下角,起身后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
自此,李东正式接替班长周建,成为无名烈士的“后代”。
李东是北部战区空军某仓库警卫勤务连的一名新兵。他告诉记者,2021年底下连的第一天,就听老班长周建讲起“仓库官兵为无名烈士守墓”的故事。
无人知其姓名
1946年,解放战争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南独立二师,与盘踞在大连普兰店狗门子一带的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
这一仗打得异常惨烈,我军69名指战员因伤势过重牺牲在后方医院,他们的遗体掩埋在附近的连丰村周围。战斗结束后,部队来不及记录每名烈士的情况,便匆忙南下。
烈士长眠于此,无人知其姓名。硝烟散尽,随着时间流逝,知道那段战事的人渐渐变少。年长的村民回忆,坟墓周围逐渐杂草丛生,在雨水的冲刷下,有的坟包开始塌陷。直至20世纪70年代,这段尘封的历史才被打开。为了保护无名烈士墓,在驻地政府的帮助下,仓库官兵决定迁坟,把烈士墓迁到营区附近。
官兵从大大小小的坟包里,小心翼翼地挖出烈士遗骨。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没有像样的棺椁,官兵就把装弹药的木箱腾出来,收敛烈士遗骨。
自此,烈士的安息之地与仓库仅一墙之隔,官兵开始自发为69位无名烈士守墓。平整地面、植树种草、擦拭墓碑……一茬又一茬官兵精心呵护着无名烈士墓。
争当烈士后代
松涛阵阵,人声寂寂。
69座墓碑上没有姓名、年龄、籍贯,也不见部队番号、入伍和牺牲时间。前去祭扫的官兵时常在想:烈士长什么样?家在何处?牺牲的时候多大年纪?
2013年,清明节过后,官兵决定为无名烈士寻找亲人。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他们多次到当地档案馆查阅收集材料,拜访村里的老人问询线索,赴烈士生前所在部队核实身份,还在报纸、网络上刊发“寻亲启事”。
官兵先后行程1万多公里,足迹遍布10多个省市、乡镇。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即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是没能找到无名烈士的亲人。
寻亲未果,另一个念头悄然萌生。“我来当烈士的后代”,成为仓库所有官兵的共同心愿。随即,仓库开展“认亲无名烈士、争当烈士后代”活动。
“我经常来这里祭扫,送上一束花,陪烈士说说话,讲讲部队的事儿。”作为首批“认亲人”,仓库主任王占春告诉记者,他认亲无名烈士已经6年多了,每年,新兵入营、老兵退伍、战士入党宣誓,他都会在无名烈士墓前为官兵讲述这段历史,引导官兵传承红色基因、矢志奋斗强军。
2017年,驻地政府决定,将69座无名烈士墓迁葬到金普新区烈士陵园。
精神永续传承
在金普新区烈士陵园中央,高高耸立的纪念碑上书写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陵园内,69座烈士墓整齐排列,墓碑上镌刻着相同的名字——“无名烈士”。
每座墓碑的左下角都贴着一块名牌,上面记录着认亲官兵的名字及认亲时间:“2016.10孙杰”“2019.09杨鹏”“2020.10李云飞”……时光荏苒,老兵离队,新兵接替,名牌上的名字换了又换,不变的是对烈士的缅怀,对精神的传承。
“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我要守护他们,成为他们的接班人!”接过老兵的“接力棒”,李东感到十分自豪。
“认亲官兵把无名烈士视为自己的亲人,这份血脉传承割舍不断。”仓库政委高玉强介绍,他们将祭奠活动融入仓库特色文化建设和战斗精神培育,引导官兵不忘历史、不断血脉、不改本色。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据了解,修葺一新的无名烈士墓已成为当地红色教育基地,清明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当地军民都会到这里祭奠追思。烈士虽无名,精神永传承。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