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点!海军航空大学某部制氧技师张飞良——“把努力作为一种习惯”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时间:2022-08-26 06:53:22

海军航空大学某部制氧技师张飞良——

“把努力作为一种习惯”

■李 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飞良正在调试设备。丁荣飞摄

夜色深沉,海军航空大学某部制氧站里灯火通明。制氧技师张飞良双眼紧盯纯度显示屏和仪表盘,不放过任何数据的细微变化。

氧气是生命之源。对于战机而言,翱翔万米高空需要高纯度氧气筑起生命屏障,张飞良就是一位“制氧匠人”。

25年前,张飞良应征入伍,光荣地成为一名海军战士。梦想登上军舰劈波斩浪的他,却被分到制氧站,从事装备制氧工作。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让张飞良信心受挫。一个辗转反侧的深夜,他想起了临行前父母的嘱托:“儿子,到了部队好好干,干出个样子,为家人争光。”父母的话重燃张飞良的斗志:“我一定要干出点成绩来。”

跟着师傅学习业务的过程,更让张飞良认识到制氧岗位的重要。“飞行员叱咤海天,每一分钟都离不开我们的‘氧气支援’。”他把每天工作安排得满满的,学理论、练实操,忙起来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看不懂的知识点,他就请教师傅讲解;画不好的流程图,他就拿着一摞纸反复练习,几个月后堆起的废纸足足有凳子那么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张飞良成为同批学兵中第一个独立制氧的人。

一天夜里,张飞良正在值班,车上的液氧泵突然卡死无法工作,只能人工进行修复。液氧温度是-180℃,如果不小心触碰到,会被严重冻伤,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爆炸。张飞良拿来一盏网罩灯,挂在机器旁照明,不料在拆卸过程中,手套沾有的液氧突然滴到灯泡上,只听“砰”的一声,灯泡碎片与他擦肩而过。险情过后,张飞良深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拆装修理。没过一会儿,液氧泵故障顺利排除。

针对不同任务需要,张飞良给自己立下了不设上限的工作标准。他在氧气提纯上追求极致,常常埋头在机器旁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研究设备的构造和性能,不断试验总结,写下了厚厚的制氧故障维修笔记。

天天与制氧设备打交道,张飞良已经习惯了机器运行的隆隆声。从一开始听久了头晕目眩,到后来当成美妙乐曲,张飞良的心境也在一点点发生变化。“岗位即战位,训练即打仗;在岗一分钟,认真六十秒。”每当看到战鹰冲上云霄,张飞良会感到无比兴奋与自豪,一种职业认同感在他的心底深深扎根。

一次任务急需高纯氮,厂家工作人员看到制氮设备后直摇头。而张飞良凭借多年经验,判定制造高纯氮具有可行性。于是,他主动向领导请缨受领任务。

开机调试、准备工具、禁油脱脂……一系列操作有条不紊,经过20多个小时的反复调试,氮纯度终于达标。就在他以为大功告成时,问题出现了——只要往气瓶里灌充一会儿,气体纯度就会下降。张飞良陷入沉思,围着气瓶转了一圈又一圈,通过一步步“倒推”操作流程,终于找到问题原因,并很快解决。“干得漂亮!”当他走出工作间,战友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脚下的路,不是一个人的赛道。这些年,单位来了不少青年人,张飞良一边用心带教,一边压担子,帮助他们在实际任务磨砺中拔节成长,也希望有朝一日这些年轻人能够超越他。

看着一架架战机呼啸升空,又平稳降落,张飞良感到无比自豪。25年军旅生涯,张飞良收获诸多荣誉和战友们的肯定。谈及为何能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屡立功绩,张飞良说:“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把打开奇迹大门的钥匙,把努力作为一种习惯,当你的习惯成为别人眼中的不可思议,当别人眼中的不可思议成为你不懈追求的梦想,奇迹大门便会打开。”

关键词: 作为一种 不可思议 功夫不负有心人 干得漂亮 有条不紊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