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看!战场急救如何搬运伤员?陆军第948医院野战医疗队队长来教你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时间:2022-08-31 09:02:02

战场急救,如何搬运伤员

■潘文璐 刘 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姜 晨绘

搬运伤员是战场急救的重要环节,即利用人力或借助简易器材,使伤员脱离危险环境,确保救护安全实施。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可能使伤员受到二次伤害,甚至延误救护时机。

陆军第948医院野战医疗队队长杨帆介绍,战友们在搬运伤员时,要根据伤员的受伤类型和所处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根据所处环境的火力威胁程度,可以分为火线搬运和脱离火线搬运。

火线搬运指在敌火力威胁下实施的搬运。当敌火力威胁较大,且周围遮蔽物高度较低时,通常采用侧身匍匐法搬运伤员。救护人员以匍匐姿态搬运伤员时,应让伤口侧朝上,避免与地面接触,防止感染。搬运过程中,要确保伤员的头部和肩部离地。如果伤员的背部、臀部受伤,严禁使用侧身匍匐法搬运。因为在侧身匍匐搬运过程中,伤员的背部和臀部会与救护人员的身体大面积接触并摩擦,可能使伤情加重。

若敌火力威胁较小,且周围有一定高度的遮蔽物,建议采用拖拽搬运的方法。拖拽搬运主要包括徒手直接拖拽和利用拖拽带搬运。徒手直接拖拽时,施救者一只手握枪,另一只手抓握伤员战术背心,向隐蔽、安全处快速转移。行进时要注意观察路况,尽量避免经过明显凸起、凹陷处,防止造成伤员后背、腰部受伤。利用拖拽带搬运伤员时,要将拖拽带锁扣固定在伤员的战术背心、腰带等部位,确保连接牢固。然后,手握或肩挎拖拽带,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域。拖拽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伤员,防止衣领勒住脖子导致窒息。

脱离火线搬运指到达安全地域后实施的搬运。脱离火线搬运主要包括掮法、背法、抱法、拉车式搬运、椅托式搬运和担架式搬运等,适用于安全环境下长距离搬运伤员。

掮法。掮法一般用于搬运意识不清的伤员。救护人员在搬运伤员时,一只手将伤员的两臂合拢绕过自己颈后,另一只手抓握伤员膝部,两只手协力将伤员扛于双肩。搬运前注意调整伤员的姿势,确保伤员无不适感,且整体重心居中,防止行进过程中因失去平衡跌倒。

背法。若伤员有自主意识,能够配合施救,可以采用背法搬运。采用背法搬运时,伤员的重心主要在大腿处,且上身躯干受力。因此,对大腿骨折和脊柱受损的伤员,严禁用背法搬运,防止造成骨头移位。

抱法。若伤员伤势不重,但无法独立行走,如出现腿骨折、脚踝受损等伤情,通常使用抱法搬运。搬运过程中,伤员的身体处于弯曲状态。因此,对脊柱受损和脊柱骨折的伤员,严禁用抱法搬运,防止造成脊柱移位。

拉车式搬运。伤员前后各一名救护人员,前边的救护人员紧抓伤员膝关节,后边的救护人员将双手从伤员腋下穿过,并在其胸前抱紧。对四肢骨折和脊柱受损的伤员,不能使用此搬运方法。

椅托式搬运。两名救护人员的双手在伤员后背和大腿下方交握,形成“椅托加靠背”的样子。搬运过程中,伤员需要蜷曲身体。因此,对脊柱受损、大腿骨折、大臂骨折的伤员,严禁用椅托式搬运。

担架式搬运。担架式搬运是最常用的搬运方法,适用于病情较重或无法行走的伤员。搬运前,要用固定绳将伤员固定,防止行进过程中坠落受伤。注意保持伤员头部高度略高于脚部,以维持正常的血液流动。官兵利用担架搬运伤员时,要根据伤情对伤员的姿态进行适当调整。若伤员头部受伤,且处于昏迷状态,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引起窒息。同时,用软物托住伤员头部,并在颈部两侧加垫衣物固定,防止头部晃动。对脊柱骨折的伤员,应用硬担架搬运。搬运时使伤员保持仰卧位,并在腰下加垫软物保护。颈椎骨折的伤员通常会丧失颈部支撑能力。因此,将这类伤员抬上担架时,应有专人保护其头部,防止头部下垂,对骨折处造成二次损伤。将伤员抬上担架后,要在颈部两侧加垫衣物固定。

总的来说,战友们在搬运伤员时,要遵循“判断准、固定牢、动作快、过程稳”的原则。“判断准”就是要迅速准确判断伤情,根据不同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固定牢”就是要保证伤员在搬运过程中不晃动,避免因摇晃或跌落加重伤情。“动作快”就是要在初判伤情后,立即就近寻找遮蔽物或掩体,把伤员转移至安全地域,迅速及时进行救治。“过程稳”就是要求搬运动作应轻而迅速,避免伤员受伤部位与其他物体直接接触,从而加重伤员痛苦,甚至使伤员受到更严重的损伤。此外,搬运伤员前,应尽可能做好初步急救处理。如果条件允许,一般应先实施止血、包扎等急救措施,再进行搬运。如果完全暴露在敌火力范围内,应先隐蔽,再实施初步急救。

关键词: 救护人员 主要包括 选择合适 战术背心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