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点!海军辽宁舰操舵兵王心仪:"北大红"与"浪花白"的故事,未完待续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时间:2022-09-03 07:51:29

海军辽宁舰操舵兵王心仪即将退役重返北大校园继续学业。离开部队之际,她提笔吐露心迹,与辽宁舰深情作别——


(资料图片)

“北大红”与“浪花白”的故事,未完待续

退役临近,直到把军装和领章、肩章悉数交回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两年的军旅生涯走到了终点。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北大学子服役辽宁舰”的经历,即将告别军营的我,受到不少关注。其实,我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士兵中的一个,只是千千万万将青春热血挥洒在军营的莘莘学子的一员。

王心仪在辽宁舰甲板上留影。余特 摄

从军·追梦

当兵,对我来说,是心仪已久的选择。小时候对舅舅那身橄榄绿的崇拜,长大后对军旅题材影视剧的痴迷,大学军训时的“迷彩初体验”……成长路上一个个心之向往的瞬间,在我心中种下军旅梦的种子。

然而,追梦之路并非坦途。2019年,我在北京大学完成大一课程后,迫不及待地在学校报名参军,却因体检不合格落选。失落、遗憾,我的心中五味杂陈。在体检现场,一位“兵哥哥”的鼓励,“别泄气,欢迎明年再来”,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曾在武警部队服役的舅舅提醒我:“当兵,可是要吃苦的!”“我还怕吃不上这份苦呢!”我笑着回答。考上北大之前,我曾写过一篇《感谢贫穷》的文章,提到自己在农村长大的一段经历:“农人们都知道,播种的时候将种子埋在土里后要重重地踩上一脚。第一次去播种,我也很奇怪,踩得这么实,苗怎么能破土而出?可母亲告诉我,土松,苗反而出不来,破土之前埋在坚实的土壤,才能让苗更茁壮地成长。长大后,当我再次回忆起这些话,才知道自己正是如此。”

一年后,准备充分的我再次报名,终于如愿以偿,戴上大红花加入海军。经过新兵连与学兵连的磨炼,我被分配到辽宁舰。

2021年5月31日,我第一次登上辽宁舰。四通八达的管路、曲折迂回的通道、磨得发亮的门槛、不苟言笑的班长……每一个细节,都在向我展示这艘钢铁巨舰的严整与沉稳。第二天,我们这些新兵竟然每人收到一瓶AD钙奶,以及班长一句玩笑的“儿童节快乐”。初登航母的紧张与不安,在那一瞬间被抚平——原来,这个看似冰冷的庞大身躯里,藏着温暖细腻的“内里”。喝着甜甜的AD钙奶,我心想,军营真是一个严肃又活泼、讲规矩又讲感情的地方。

上舰1个月后,我被分配到航海部门,成为一名操舵兵。“航母操舵兵”,听起来威风气派。同年兵也常好奇地问我:“当操舵兵到底是什么感觉?”她们哪里知道,刚刚接触这个岗位的我,其实连舵轮都摸不着。眼看着分到其他岗位的战友,一个个能独立值班,我却还是处在天天打磨、除锈、涂漆的无限“循环”中,巨大的落差伴着北大学子身负的“厚望”,让我倍感压力。

“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上手操舵?”和班长聊天时,我忍不住把内心的苦闷倾吐出来。班长愣了一下,娓娓道来缘由。

“在航母上,有些岗位可以很快上手,但操舵兵不一样,事关航行安全和飞行安全。每名操舵兵,都要从最基本的装备构造学起,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班长的话让我明白,航母操舵兵的身份背后,不只有别人眼中的帅气光鲜,更代表着沉甸甸的责任,必须静下心来,从零学起。

操舵·远航

操舵兵讲究快、稳、准,对于身躯庞大的舰艇来说,尤为如此。精准实现指挥员的操纵意图,需要综合判断风和流对舵效带来的影响。而要做到准确判断,需要长时间的练习。

从工作原理到内部构造,从理论基础到实际操作,经过数百个小时的跟班学习,我记下厚厚一本装备笔记。通过严格的理论考试与实作考核后,我终于取得独立值更资质,成为一名合格的操舵兵。

我清楚记得第一次保障舰载机起降时紧张又兴奋的心情,因为0.1度的误差,都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当看到舰载机着舰后“嘭”的一声挂上阻拦索,成功降落,我的内心无比激动。

2021年到2022年,我随辽宁舰完成10余次演训任务,见证了许多重要时刻。在编队远海实战化训练中,我们跨黄海、过东海,进入西太平洋进行多课目演练。穿越宫古海峡时,我在驾驶室值更,亲眼见证辽宁舰穿越岛链,奔赴远海大洋。那一刻,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我的心中升腾。

在大洋中航行,举目远眺,只有远在天边的海平线。想到祖国大陆离我们很远很远,我像第一次离家的孩子一样,突然有些茫然。一位班长的话安抚了我:“我们的头顶是五星红旗,我们的身后是祖国。”祖国是军舰的后盾,军舰是祖国的“盔甲”。我们或许看不见璀璨的万家灯火,但那份安宁与祥和正是我们义无反顾的理由。

转身·前行

两年,弹指一挥间。说出口只是简单的两个音节,但当我把时间的刻度放大,“两年”,是冬天舱外作业时厚实的军大衣也挡不住的凛冽寒风,是夏天练队列站军姿时躲不过的如火骄阳,是许多个因为想家难以入眠的夜晚,是值完夜班后发现战友悄悄放在床头的早餐……

两年前,我从未名湖畔走向万里海疆,从北大学子成为海军战士,身份的转变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简单。

初入军营,“北大”的标签让我吸引了许多目光。我怕因此显得格格不入,也担心自己的“不完美”达不到战友和领导的期许。后来,我慢慢发现,这何尝不是一种激励,让我在期待和审视的目光中,有了“我能做到”甚至“我可以更好”的动力。

训练场上、学习室里,我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打磨着北大人的执着和韧劲,也慢慢读懂了军人的纯粹与赤诚。

北大和军营,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北大学子“把个人发展汇入时代洪流”的追求引领我走入军营,在军营的探索和实践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在广阔天地中找准定位、实现人生价值。“北大红”与“浪花白”交相辉映,共同描绘出青春绚烂的图景。

日出可赏霞光,夜晚可观星河,辽宁舰留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每一次走出舱外,看着蔚蓝广阔的海面,吹着暖暖的海风,对我这个在平原长大、小时候没见过大海的孩子来说,是一份专属于海军的浪漫。

如今,我即将和辽宁舰挥手作别,常常萦绕在耳畔的问题,也从“你为什么来当兵”,变成“当兵这两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说实话,我也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航海长曾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对我有所启发:“经历过一件事,不一定马上能发现它的价值。很多东西需要时间的沉淀,像酒一样,时间越久,越能品出它的香。”

两年军旅生活带给我的收获,我想时间会替我作答。前路漫漫,一个故事的结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身上的军装脱得掉,但心中的军装永远脱不掉。展望未来,“北大红”和“浪花白”的故事,没有句号。我会带着北大赋予我的家国情怀、军营教会我的忠诚无畏,继续开拓求索,去丈量青春和人生的无限可能。

(王 静整理)

王心仪入伍前在北大校园留影。王远方 摄

王心仪在辽宁舰驾驶室内操舵。姚瑶 摄

王心仪在辽宁舰上进行体能训练。余特 摄

制图:扈 硕

关键词: 千千万万 不可兼得 西太平洋 静下心来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