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议:军营观察丨一场红蓝对话的“冲击波”效应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时间:2023-02-16 07:01:44

一场红蓝对话的“冲击波”效应

——品味北部战区陆军某防空旅与某陆航旅对同一场演练的“对手视角”

■孙连伟 解放军报记者 韩成 特约记者 王宁


【资料图】

笔记本上,营长陈温俊梳理出的疑问,远远超过了他对演练胜败的关注——

前段时间,北部战区陆军某防空旅千里机动,与空军某部、某陆航旅互为对手展开实兵对抗演练。演练结束后,上级在复盘总结的基础上,组织了一场“红蓝对话”,旨在从对手角度剖析成败得失,为加强练兵备战找到方向和目标。

会场上,满怀期待的陈温俊还没来得及提问,与他交过手的某陆航旅飞行员向敏就迫不及待地抛出了一系列问题。

随后的讨论一发不可收。红蓝双方19名基层指战员,围绕指挥控制、侦察预警等6个方面30余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在思想交锋中打仗的氛围越来越浓。

现场聆听他们的交流,记者深切地感受到,这场交流研讨,正勾勒出两支部队对新年度实战化训练崭新蓝图的构想展望。

知己不知彼,再精心的筹划也可能是“自说自话”

清晨,北部战区陆军某防空旅某营营长牛春辉安排完工作,便带上笔记本奔向会场。

牛春辉对这次交流会有些迫不及待,他想早点弄清楚一个疑问:“蓝方的另外两架战机去哪了?”

对抗演练中,全营按照实战要求,拉大各发射单元间距,配置在远离公路、背靠山体的预定地域,为抗击创造了有利条件。抗击过程中,他们成功将蓝方3架战机锁定。出人意料的是,导演部最终判定:红方3次射击、打击的目标均为蓝方同一架战机,其余两架战机成功突防。

“在突防过程中,我们会根据战场环境不断变换飞行阵形,以干扰对方雷达的搜捕、解算。”

交流会上,某陆航旅领航员张付全的解释让牛春辉恍然大悟:原来,随着蓝方机队阵形的转换,红方指挥员在分配目标时,误将一架不断变换位置的战机标成了3个不同架次的战机,致使他们抗击的“多架次目标”实际上是同一架战机。

“未来战场上,敌机会更加狡猾,还会伴随突然的强电磁压制、反辐射导弹和无人机的攻击,情况会复杂得多。”张付全最后说道。

“由于不了解蓝方的战术,自己精心布设的‘优势’,在对手面前形同虚设。”弄清败因的牛春辉唏嘘不已,“知己不知彼,再精心的筹划也可能是‘自说自话’。”

和牛春辉有相同感受的,还有发射连连长齐光昊。

对抗演练中,齐光昊发现,受地形地物、目标高度等因素影响,某型雷达捕捉目标距离比以前缩短了不少。蓝方通过超低空机动等方式,进入雷达搜索盲区,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在陌生地域与陌生对手开展背靠背对抗,必须抛掉以往的固有认知,认真研究对手、注重因势而变,否则就可能折戟沙场。”回望那场演练,齐光昊感慨不已,他把演练中总结的经验教训认真梳理,成为筹划新年度训练的“锦囊”。

交流会上,红蓝双方开诚布公向对方分享自己的训法战法和改进成果,探寻胜败真正根源。走出会场,陈温俊感慨:“这不是简单分享各自的秘密,而是在相互帮助,描绘出战场上敌人的模样,立起实战化训练的精准靶标。”

“多一手”就多一分胜算,“留一手”就可能尝到败果

“各式各样的假目标,确实能对侦察造成干扰,但只要灵活运用多种侦察设备和手段,目标就会原形毕露。”交流会上,当连长张怀珍问及自己布设的假目标干扰效果如何时,飞行员徐博的坦诚回答,让张怀珍陷入深思。

让张怀珍没想到的是,飞行员在演练前会专门花心思运用技术手段对目标进行甄别。因此,他精心布设的假目标,最后成了“摆设”。

“战场上即使留有1%的侥幸,都可能导致100%的失败。”红蓝双方梳理发现,因轻视细节而败走麦城的例子不在少数。

对抗中,蓝方指挥员考虑到当天气候原因,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方式突袭目标,结果被红方成功拦截、突防失败。

“较量中,‘多一手’就多一分胜算,‘留一手’就可能尝到败果。不真刀真枪,再逼真的演练也只不过是‘左右手互搏’。”随后的演练中,认清这一点的红蓝双方“火力全开”,用尽浑身解数。

蓝方飞行编队沿着山脉,以超低高度快速突袭目标,成功规避了多个地空导弹阵地的搜索拦截。眼看就要突袭成功,却被埋伏在航路上的便携式地空导弹分队拦截,这让飞行员高翔惊叹:红方在构建防空体系时确实是绞尽脑汁,下足了功夫。

“这既是锤炼、提升自己,也是磨砺、尊重对手。”交流中,红蓝双方达成共识:互为实战条件真刀真枪地展开对抗,不是“互相拆台”,而是对战斗力建设的高度负责。

交流逐渐深入,红蓝双方互相“交底”,从自己的视角为对手下步训练提出建议。某防空旅旅长刘红强据此认真思考新年度需要拓展深化的实战化训练课题:“在关乎生死成败的未来战场上,要想战胜敌人,我们必须想得更多、做得更多。”

“读秒”时代必须打破教条,让自己变成“摸不清”的对手

让某陆航旅飞行员向敏怎么也想不通的是,第三波次陆空对抗中,己方多批次多方向对导弹阵地进行的“饱和攻击”,反而成了他们在演练中战损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

那天,依据地形、红方雷达搜索盲区等因素,向敏带领飞行员们缜密制订作战计划,连太阳光照射方向、照射强度等细节都考虑在内。实际结果也表明,他们这次飞行的航线、高度,几乎规避了红方所有雷达的搜索。再加上空军部队多架次固定翼飞机的配合,大家都觉得这次“饱和攻击”胜券在握。

然而,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这次行动,蓝方的战损率高达80%,被导演部判定为失败。

某防空旅副旅长尚宪刚介绍说,蓝方空袭发起突然、战机稍纵即逝。他们一改以前层层请示上报的固有指挥模式,将开火权限下放,实现科学的分层指挥,指挥效率大大提升。

一席话,解开了向敏困扰已久的心结:装备参数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仅参考对手装备性能、气候环境等因素展开行动,不对接战场灵活应对,计划就会永远跟不上变化,提升打赢能力也就成了空话。

“‘读秒’时代必须打破教条,让自己变成‘摸不清’的对手。”尚宪刚道出自己的思考。

对抗中,蓝方的强电磁干扰导致红方搜索雷达迟迟不能捕住目标。当敌机出现在雷达显示屏上时,射击“窗口”稍纵即逝,连长姜兴麒当机立断,独立指挥射击,成功摧毁目标。

“这都是战场情况逼出来的经验。”交流中,姜兴麒坦言,如果突破不了固有模式和教条经验的束缚,即使技能再强,也会与战场脱节,更不可能完成作战任务。

“受环境条件限制,飞机无法完成高难度战术机动,突防能力受到影响”“建议双方利用野外驻训的机会,进一步搞好融合训练,探索攻关战术战法”……

交流的硝烟味越来越浓,红蓝双方的目光和思绪都已跳出了这场演练,聚焦到了未来战场。他们心中都明白,提升打赢能力永远在路上,未来战场才是他们的真正考场。

对抗演练中,某陆航旅武装直升机释放干扰弹。谷林飞摄

北部战区陆军某防空旅千里机动,参加对抗演练。图为某型导弹实弹发射。刘晓帅摄

关键词: 饱和攻击 未来战场 迫不及待 稍纵即逝 也可能是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