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即时:“土特产”文章书写乡村锦绣——各地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闻观察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时间:2023-03-02 07:58:34

“土特产”文章书写乡村锦绣

——各地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闻观察

■解放军报记者 张轩玮


【资料图】

写在前面

“洛川苹果”“稻香村糕点”“城口老腊肉”……这些让游子“牵肠挂肚”的家乡老字号,正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成为慰藉各地游子的“乡愁味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近年来,各地积极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探索“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把一些土生土长的小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走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做好“土特产”文章。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农特产品或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产品,是农特产品及加工产品中已经形成品牌的产品。

日前印发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设置专章,围绕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方面,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让我们放眼大江南北,领略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貌,感受“土特产”大文章背后的乡村产业振兴美好图景。

春耕备耕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图为2月24日贵州省榕江县寨头村村民采收羊肚菌。李长华摄

“土”:扎根一方水土

保护“土味”留住“乡味”

“咔嚓咔嚓……”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的苹果园,剪枝声不绝于耳,汇成一首春天的交响曲。

“果树枝条修剪得好不好,直接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洛川县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王晓东一边示范,一边说,“枝要剪得错落有致,确保果园通风和透光,这样结出的果子着色更好、甜味更足。”

洛川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核心地带,是符合优质苹果生长全部7项气候指标的优生区,也是世界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生态区。

2022年,洛川苹果作为航天员营养品,随货运飞船飞向太空。

秉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洛川县用“小苹果”做出“大文章”。全县95%的农民种植苹果,农民收入的95%来自苹果。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如今的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交融凸显。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近年来,各地纷纷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文旅融合产业,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土味”路线。

花香满径、古宅新生,位于云南省安宁市的雁塔村升腾起越来越浓的烟火气。

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的专家团队来到这里,探索建立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产业增值收益留村哺农机制等“八大实验机制”。

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团队引进社会资本,翻新老屋打造住宿、餐饮等业态,推出“花巷咖啡厅”“古村忆乡愁”“雁塔大讲堂”等一系列古村落特色文旅产品。

为更好盘活村里的旅游资源,雁塔村“两委”班子发布“乡村CEO”招聘公告,面向社会招募村集体企业经营人才。经层层筛选,在雁塔村土生土长且有带领团队工作经验的赵全康获聘。

“雁塔村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还被列为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村,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赵全康说,“未来的雁塔村文旅融合,将是一个集城市休闲后花园、都市周末乡街等为一体的魅力新农村。”

“特”:发挥独特优势

“小棉袄”打造“大品牌”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缝衣裳。”一件件沂蒙老奶奶亲手缝制的小棉袄,承载着老区人民的记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见证。

在山东省沂水县杨庄镇吴家楼子村,村党支部书记吴照京注册成立“沂蒙小棉袄”品牌,随后又申请认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与流行元素相结合,款式新颖的小棉袄颇受市场欢迎。

如今,“沂蒙小棉袄”不仅让农村妇女、空巢老人等实现家门口就业,还传承了沂蒙山区的民俗文化手艺,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吴家楼子村顺势而为,围绕“沂蒙小棉袄”开发红色文化研学产业,加快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拓宽农民创收途径。

“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质”升级为“好品牌”。竞争激烈的消费市场上,扎根广大农村的乡土品牌闯出一片天地,源于在“特”字上做文章,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竞争优势。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样评价五常大米:“中国最好的稻米”。

伴随机器轰鸣声,稻米经过脱壳、分离、色选、抛光,摇身一变成为乳白色的大米,被装袋、打包、运输,端上全国各地的餐桌。

用心打造乡村特色品牌,才能为乡村产业发展赢得满堂喝彩。2022年11月,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黑龙江省“黑土优品”农业品牌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对大米、大豆、鲜食玉米等农产品进行标识授权管理,企业、合作社等可申请使用“黑土优品”农业品牌标识。

黑龙江省五常市大米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张野介绍,五常市将市场营销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线上线下齐发力,实现由“种得好”向“卖得好”的转变。2022年,五常市水稻收购均价为2.6元/斤,大米最低价格8元/斤,是周边区域的2倍以上。全市稻米产业经济效益全国第一。

“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给乡亲们吃下富农增收的“定心丸”。

“产”:延长产业链条

走下田间走进车间

“在咱这儿,花生不愁卖,种下就有好收成!”在连续26年成为“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的正阳县,常常能在村民口中听到这句话。

为什么不愁卖?

“去年天旱,但我家300多亩花生不仅没减产,还比往年赚得多!”河南省正阳县新阮店某农场负责人张国生,最近忙着备种。据他介绍,自从加入县里成立的花生高质量发展联合社,社里提供优质种子、高产肥料、技术培训等服务。种植不再单打独斗,大家“抱团”发展产业,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花生油、花生蛋白、花生奶、生物质燃料……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从一家一户到产业集聚、从线下买卖到“互联网+”、从一产独大到三产融合发展,正阳县创建了全国唯一一家以花生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如今,被“吃干榨净”实现全资源化利用的“正阳花生”,已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这张“香喷喷”的亮丽名片一步步名扬全国、香飘世界。

围绕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中央一号文件给出清晰的“路线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

“我家每年收获10吨脐橙,放到网上售卖,每年收入4万元左右。”包装工人黄妹说,在重庆市奉节县,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脐橙已算不上新鲜事。

将猕猴桃打包装好,将快递单贴在包装箱上……在陕西省武功县物流智能供应链中心的自动分拣线前,郭甩维的动作干净利落。在自家种植猕猴桃之余,郭甩维利用农闲时间来到这里工作。“既能就近照顾家里,又能多挣一份工资贴补家用。我自己种果子,也懂果子,挺喜欢这份工作。”

作为秦川腹地的农业大县,武功县从早年间家庭作坊式的网销猕猴桃起步,逐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如今,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电商物流已成为全县支柱产业。

一箱箱水果在工作人员的流水操作下,整齐摆放在停靠在车间外的物流货车上。“我们主要负责武功县及周边地区猕猴桃的仓储、分拣和配送,并根据季节销售新疆、甘肃等地的西梅、黄河蜜瓜等特色农产品,平均每天有16万单货物从这里发出。”物流中心相关负责人李大爽说,他们吸纳了200余名员工就业,其中多数是附近村民。

一批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农业品牌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土特产”金字招牌走出大山。在希望的田野上做好“土特产”文章,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广袤铺展。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品牌 黑龙江省 新闻观察 土生土长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