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文脉·聚焦】向海而兴绘制“蓝色版图”,绿美生态打造“美丽汕头”
来源:羊城派    时间:2023-06-08 10:39:08

【汕头文脉·聚焦】向海而兴绘制“蓝色版图”,绿美生态打造“美丽汕头”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锴跃 蚁璐雅 通讯员 汕宣 陈纪中

6月8日,2023“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汕头举办,活动包括发布第一届“和美海岛”评选结果和2022年度“海洋人物”评选结果等内容。在此之前,第六届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活动同样选择在汕头市南澳县启动。

两场盛会青睐汕头这一方海滨热土,正是对汕头做好海洋生态保护、奋力建设海洋强市举措成效的肯定。


(资料图)

近年来,汕头锚定“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建设目标,持续改善海域环境质量,逐步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打造“蓝色版图”。与此同时,汕头高标准推进绿美汕头生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正在鮀城大地上呈现。

环境改善,“海上大熊猫”频现汕头海域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活动在汕头南澳岛启动。

由社会爱心人士和汕头大学学生组成的穿越北回归线千人徒步团环南澳岛徒步20公里,沿途向市民群众宣传中华白海豚和海洋环境保护知识,开启守护海洋精灵之旅,引导市民重视中华白海豚和海洋生态保护。

当天的汕头主会场还开展了中华白海豚多媒体科普展、白海豚专家进课堂、白海豚保护宣传户外展、“最美栖息地”守护等活动。汕头市外马路第三小学合唱团在启动仪式上演绎了中华白海豚之歌——“换我来守护你”,向公众推广保护中华白海豚的科普知识。

据介绍,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被称为“海洋精灵”。在渔民心中,中华白海豚更是被视为妈祖的化身,用它的温柔和善良,守护着一方平安,为渔民带来幸福吉祥。

一直以来, “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与汕头有着深厚的缘分。许多市民朋友及渔民常常能幸运地发现它们的踪迹,“海上大熊猫”现身汕头海域的新闻也在网上连连引发热议。

“汕头市南澳县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也是广东省中华白海豚重要的栖息地之一。” 广东南澎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保护区管理局”)技术研究科科长杨泽鹏告诉记者,随着南澳县海域水质明显改善,中华白海豚成为南澳周边海域的“常客”。

近年来,汕头持续强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南澳着力打造蓝色牧场与海洋特别保护区,努力打造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积极营造关爱海洋、保护海洋的良好氛围。位于南澳的南澎列岛,目前是国内小型鲸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因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南澎列岛保护区被誉为“中国南海典型的海洋生物资源宝库”“中国南海北部活的自然博物馆”,是粤东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区。

在第六届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启动仪式当天,保护区管理局还与汕头大学共同签署了“中华白海豚及栖息地保护合作机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长效沟通交流机制,积极研究和协商中华白海豚保护合作的具体事宜。此外,双方将在中华白海豚及栖息地监测、协同救护、科学研究以及科普宣传方面相互合作,提升中华白海豚生境质量,共同营造美丽舒适的中华白海豚家园。

“通过结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保护区管理局将在科研监测、自然教育两个方面开展示范建设。”谈及下一步的保护工作规划时,杨泽鹏介绍道,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地面调查等方式,揭示保护区典型区域生物多样性动态特征及其生境质量,同时还将建立保护区慢直播系统、研学课程系统等自然教育体系,为制定科学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和成效进行广泛宣教。

向海图强,海洋保护与开发齐头并进

珍稀的中华白海豚是衡量海洋生态环境的活指标,中华白海豚的“频频亮相”是汕头海洋生态环境向好的真实写照。

记者从汕头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近年来,汕头围绕创建汕头新发展格局与建设美丽宜居生态汕头的目标,以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聚焦建设美丽海湾主线,坚持陆海统筹的思路和系统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的理念,因地制宜推进陆源污染治理、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船舶与港口及养殖污染防治等举措,不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强化重点海域水质监测与管控,编制印发实施《汕头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引领汕头市“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构画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蓝图。

此外,汕头着力推进入海河流水质达标,深化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加快推进补缺管网建设。自2021年以来,练江流域新增733公里管网,累计建成污水管网8909公里。

与此同时,汕头强化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实施“一口一档”管理,边排查边整治,整治完成率达88.8%;初步建立海滩垃圾保洁的良性运作机制,实施内海湾第三方专业保洁管养全覆盖;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重点,通过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水平。

2021-2022年,汕头市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占比分别为93.9%、91.1%,均达到省下达的年度控制目标;2021-2022年汕头内海湾水质均达到以海水四类标准为主的目标。2022年初,汕头市南澳县青澳湾成功获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为汕头人民打造了优质的生态产品。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除了海洋保护外,汕头全力打造“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高质量做好海洋开发文章,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亮眼“蓝色”。

在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产业项目开工签约大会上,汕头播下“向海图强”的种子,引进并开工国内首个集“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制造、检测认证”于一体的海上风电产业园,一个龙头齐聚、体系健全、创新要素完善、国际化程度高、综合竞争力强的世界级风电产业集群正在汕头加速形成。

据介绍,汕头不断加快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以及渔民转产增收,着力打造“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新的增长极。以南澳县为例,当地坚定不移走“工业不上岛”之路,以“全域乡村振兴”为目标,深挖特色资源要素,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高质量推动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高标准谋划深水网箱养殖示范区,助力汕头高质量发展。

城海相融,打造粤东生态屏障

山与海相拥,人与城共融。近年来,汕头秉承“打造粤东生态屏障,建设绿色和美侨乡”建设理念,高标准推进绿美汕头生态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如今的汕头,漫步城市,湖水河道清澈见底;万里碧道,绿叶红花交相辉映;练江两岸,青山碧水沁人心脾。汕头用实际行动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粤东秀美山川,擦亮美丽广东的绿色底色。

其中,在城市景观提升方面,汕头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持续推进打造高颜值“花园城市”,汕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29%,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25平方米,不断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

此外,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健身的游憩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幸福感、获得感随之提高。汕头市绿道总长度达到287.37公里,城乡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达到0.52公里。

与此同时,汕头深入推进林长制,大规模开展土地绿化,广泛种植樟树、秋枫、山杜英、中华楠等乡土树种。目前,全市森林面积83万亩,森林覆盖率25.4%、森林蓄积量209.8万立方米,林业资源不断提质增量,森林碳储备功能、生态功能明显提升。

在湿地保护方面,汕头通过对苏埃湾、牛田洋等片区的保护修复,有效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稳步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目前,汕头市湿地面积8.4万亩,红树林(桐花、秋茄、木榄等)0.43万亩。

优良的生态环境,为鸟类的繁衍生息提供理想的家园。仅在广东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年四季停留的鸟类就达到116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达到6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17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鸟类达到28种。

目前,汕头市已初步构建“一核一带三廊四屏五区”的绿美汕头生态建设新格局,谋划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地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等六大行动和绿美示范点建设,将礐石风景区和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等示范点打造成山海相融的特色文旅名片,为汕头高质量发展擦亮生态底色。

近期,汕头还印发了《汕头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根据规划,汕头将通过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等主要途径,实现美丽汕头建设展现新面貌,绿色转型升级激发新动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新突破,生态系统质量得到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新水平,绿色生活方式形成新风尚。

汕头提出,展望2035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将基本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美丽汕头将基本建成。眼下,一幅生意盎然的“绿美汕头”画卷正在海滨鮀城徐徐展开。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